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行业新闻

返回首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打印
阅读[] 发布时间:2013-03-16 15:29:49

3月14日下午3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保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胡晓义,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晓伟应邀出席本场记者会。

(以下为记者会文字实录)

崔文良: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先生,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先生,人社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先生,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王保安先生,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请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先报一下自己所属媒体的名称,请围绕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提出问题,原则上只能提一个问题。首先,请孙志刚先生简短致辞。

孙志刚:

记者朋友们,下午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一直不断的推进这项改革。2009年4月,中央又作出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近期三年重点实施方案,提出了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

孙志刚:

在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年多来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一是建立了全民基本医保的制度框架;二是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三是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了新的进展。概括起来讲,就是说我们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台,人民群众从中受到了明显的实惠,同时也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形成了共识。

孙志刚:

2012年4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医改规划和实施方案,对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作出了统一的部署,将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同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的要求,围绕“三重点、一配套”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医改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稍有松懈就可能会出现反复;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

孙志刚:

可以说医改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这项改革向前推进。借次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医改办,向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中国医改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欢迎各位记者提出问题。

新华社记者:

孙主任您好,我们知道中国、美国、英国几乎都是在同时启动这一轮医改的,也都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于本国国情和发展基础的医改之路。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医改在制度设计上有什么不同?如何体现中国自身的国情和特色的?另外,我们知道这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是涉及到医疗领域,您如何看待新的机构在医改中即将扮演的角色?医改下一步还将涉及到哪些政府机构调整和职能转变?谢谢。

孙志刚: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各国的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同,因此采取的办法也不同。中国的医改只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探索解决中国医药卫生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具体办法。回顾近四年的医改,我认为中国的医改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三个基本”,中央提出了坚持把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三个基本”是我们推动改革的指导思想,我们很多改革的举措都源自这“三个基本”。

孙志刚:

二是在实现路径上坚持了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我们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基本的医疗服务,基本的医疗保障,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政府的职责;非基本的应该交由市场完成,政府加强对市场的调节和监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基层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从基本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向基层,使基层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的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从而从内心里支持和拥护改革。

孙志刚:

三是在重点突破上,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在基层改革当中,把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始终作为重点,把增加的投入和建新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投入来促进改革,用新的投入换来新的机制,使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亲身体会到条件的改善、待遇的提高是改革带来的,是新的体制、机制带来的,从而从内心里支持改革,积极的参与到改革中去。

孙志刚:

四是在政策设计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在中央确定改革的方向、原则、政策、框架之后,鼓励各地大胆创新,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再进行总结、提炼,上升为国家的政策,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设计符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如基层改革的突破,就是先在地方取得成功经验之后,后来上升为国家的政策,在全国推广。

孙志刚:

五是在组织实施上,坚持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有20个部委参加,在发展改革委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都仿照这个模式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层层分解任务、分解责任,狠抓落实。这种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为医改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社会制度优势。我想至少有这五个方面的特点。

崔文良:

谢谢孙主任,继续提问。

中国网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胡晓义副部长的。请问目前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工作的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有何打算?谢谢。

胡晓义:

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决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整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这几年按照医改的总体部署,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全国现在已经有六个省级地区和另外30多个地市,还有150多个县已经实行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一体化,解决了或者讲在解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下一步在总体上整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统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下一步我们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决策的精神,进一步加大推进城乡医疗保险整合的工作力度,通过这样的工作,使得我们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能够更加增强,使得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更加适合现在城镇化过程当中的人口流动的特点,也使这个制度能够更好的可持续发展。谢谢。

崔文良:

谢谢,继续提问。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我想请马部长介绍一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哪些进展?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谢谢。

马晓伟: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五项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选定的17个试点城市,各省政府选定的37个试点城市,超过2000多所公立医院当中同时推开综合体制改革,包括北京有5所医院,深圳的所有医院在内的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都取消了以药补医,采取了这方面的改革。

马晓伟:

另外,在2012年6月份以后,全国县级医院也开始了综合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破除以药补医这个问题上,有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也开始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在切断以药补医机制过程中,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这些改革同时进行。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431个县级地区已经完成了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7个省对试点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有27个省开始了支付方式的改革,应该说在取消以药补医这个环节上,在增加财政投入、理顺价格体系、改变支付方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现在看运行平稳,反响良好。这项改革正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政府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马晓伟:

同时,在全国也在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医保一卡通的结算,还有推广临床路径,也有一些地区在推进先诊疗后付费,这些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正在改变着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

马晓伟:

下一步医改工作,我们总的讲,两个机制的建立,对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一个就是补偿机制的建立,公立医院改革现在进入到深水区,说到底是个补偿机制建立的问题。补偿机制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包括基本建设的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离退休人员资金的投入,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性亏损的补贴。确保落实这四项投入,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

马晓伟:

二是改革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改革是核心内容,我国多年推行的是项目收费、项目加成,在现有购买服务的格局下,特别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像这种购买服务的格局必须由第三方去监管,必须改变现在这种项目加成的办法,去除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就必须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DRGS、按人头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不同的付费方式要根据医院的水平、规模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总之,要通过医保,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约束和激励的机制。这个机制建成之日,应该说就是我们的改革会取得明显进展之时。

马晓伟:

第三,理顺价格体系。这个问题很重要,争论也很多,两会期间可以说一直在热议这个问题。我国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能够得到承认,药品和仪器设备的价格能够有所降低,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这条政策能够得到正向激励,我相信,会引导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更加健康的轨道,也会更有利于我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院医生行为。所以价格体系在补偿机制的改革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公立医院才能够健康的向前发展。

马晓伟:

在监管机制当中应该注意到,医院内部的监督管理,这和补偿机制有关系,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以医疗的数量、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标志的,公益性为核心的薪酬支付制度,是我们这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总之,我国医保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尽快的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的建立起一套适应购买服务格局的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

崔文良:

谢谢,继续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

王部长您好,医改已经启动了4年,在这四年当中各级的财政投入共多少钱,主要投在哪些方面?下一步政府卫生投入将重点投入哪些方面?谢谢。

王保安:

谢谢。我愿意回答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医改4年来国家财政为医改的发展做了哪些工作,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医改四年国家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通过政策创新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了医改的顺利实施。应该说这四年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四年,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四年。刚才孙志刚主任也介绍了我们医改的五大任务,围绕五大任务,国家财政在政策和投入方面体现在这五个方面。

王保安:

第一,支持建成了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这个方面国家财政一共花了6800多亿,其中中央财政拿了近3000亿,支持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从开始试点的20元,今年已经到了280元。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也支持扩大了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通过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作出了有力的支撑。

王保安:

第二,支持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三年攻坚期间,中央财政拿120亿进行补助。从去年开始建立了稳定的补偿机制,每年拿91亿,其中21亿是用于支持村医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王保安:

第三,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体系,并且不断快速提高标准。这里主要包括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十大类41个项目,还包括向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治、流行病的防治,这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的落实,在这方面花了1300多亿。

王保安:

第四,建立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这方面花了1300多亿,主要用于硬件方面建设。什么是硬件建设?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重大设备购置,还有改造维修等等,还有软件的建设,包括乡镇卫生院的招聘医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还有订单定向的医学生的培养等等。再有就是支持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就像刚才马部长讲的,优劳多得,有水平的多拿一些,服务质量高、服务提供好的多拿一点,每年补16个亿,我刚才说的都是中央的数,除了第一个基本医保制度之外,所有的数都是中央财政拿的钱。

王保安:

第五,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也是两方面拿钱,为了支持公立医院的综合性改革,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累计投入了800亿,同时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去年启动了311个县,每个县先给300万,去年花了9.3个多亿。

王保安:

四年以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中央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65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28%提高到了3.19%。也有一些同志会讲,和国际上比是不是偏低了一点,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和国际上政府卫生投入的口径相比少了一块,就是医保收费和医保收税概念之间的差异,因为它一旦收税就直接进入预算了。如果是同口径的对比,我们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2.5%左右,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希腊、瑞士等这些发达国家,也高于俄罗斯、巴西、南非这些金砖国家。我在这里简单地报几个数据,为了使大家对这几年医改与发展过程当中国家财政作出的一些工作和一些支持性政策设计,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当然,随着下一步国家财力的增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会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谢谢大家。

崔文良:

谢谢,继续提问。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

想请问孙志刚主任,刚才您也提到了医改是从基层改起,这几年医改下来,您觉得基层医改中最值得总结的是什么?下一步您也提到了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您认为重点推进的工作是什么?您认为其中难度最大的又是什么?谢谢。

孙志刚: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这几年医改重点主要是在基层推进。在基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我们推进了综合改革,率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了以药补医的机制,建立了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的机制。很多改革的举措都聚焦在基层,形成了政策的叠加效应,各项政策的能量正在逐步的释放,效果也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明显。我觉得基层的改革,有五个方面的成效。

孙志刚:

第一,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这几年国家对基本医保的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改革前,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大致在50%左右,现在新农合超过了75%,城镇居民医保达到了70%。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报销比这个比例还要再高一点,有的地方已经达到80%。

孙志刚:

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几年,国家对城乡居民按人头拨付的专门款项进行预防保健,在基层实施的十大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内容、项目、标准都有具体的规定。我到青海去考察,一个乡镇卫生院正在组织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早上用车子把农民接到卫生院,体检以后有一顿免费的早餐,体检之后再把老人送回家。我碰到很多6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非常感动。

孙志刚:

第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几年,中央对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投了700多亿,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在短短几年内这么大的投入来加强基层的建设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编制也增加了,人员的素质也在逐步的提高。

孙志刚: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机构,激发了队伍的活力。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拉开收入差距,普遍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服务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孙志刚:

第五,基本药物的价格有了明显的下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了30%,有的地方下降得更多。比如,我到安徽庐江金牛镇乡镇医院,一对老年夫妇在那里看病,他们告诉我,同样的药改革前是234块,改革之后是83块,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报销。应该说,我们在基层推进的医改取得的成效,广大在基层的农民最有发言权,他们有亲身的感受。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虽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们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综合改革也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全覆盖,但是进展还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政策落实得好,有些地方进展得比较慢,个别地方政策落实得还不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去年我们专门抓了基层医改“回头看”的活动,就是要在基层改革当中找差距、找问题,然后进行解决。

孙志刚:

针对“回头看”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文件,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这个文件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一是巩固。把已有的改革成果要巩固下来,把已有的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把它落实好。二是完善。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新的政策进行完善。三是提升。要继续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加大投入。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生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从今年起,我们要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周转房,解决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去工作的住房问题。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基层的条件,加强基层的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的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逐步的、真正的成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首选。谢谢。

崔文良:

谢谢孙主任、继续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

我想请问胡晓义部长一个问题,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养老医疗保障网,请问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防止欺诈、骗保行为,加强医疗保险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今后将如何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监管?谢谢。

胡晓义:

正像你讲的,随着我们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医保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大,总的加起来已经超过13亿人了,医保基金的规模也不断增长,去年三项医保总支出大概是9千亿左右,今年可能要超过1万亿。一个是人数规模扩大了,一个是基金规模扩大了,这里面风险点也在增多。风险来自哪些方面呢?来自三方面:首先,是有没有监守自盗的问题,就是管理这些基金的人是不是可靠,有没有制度的监管,有没有挪用、贪污等这些问题。第二个风险,来自医保基金的支付的对象,也就是医疗服务机构、药店,有没有个别的人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第三个风险,来自少数的参保人员和患者,借着医保提高水平、扩大范围、增加保障来骗取医保基金。对于这三个方面我们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监管措施。

胡晓义:

对于内部人员的廉政和监管问题我们是不断加强的。我报一个总的情况,包括医保基金在内,还有其他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的基金总的在一起,这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来监管的。在2008年到2009年进行过一次十个部委联合的专项治理,那个时候查出的违规资金的占比是0.4%,就是包括违法的,也包括违规的。去年全国国家审计署对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审计,审计的结果是违规资金占资金总规模的占比是0.16%,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内部的监管措施是在发挥作用的。当然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监管。最近我部专门出台了20条禁令,就是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的20条纪律规定,划出红线不准跨越。

胡晓义:

对于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刚才马部长讲的我非常同意,就是我们要以支付方式的改革为抓手,推进第三方监管。实际上这个监管路径已经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技术手段,和卫生部门一起配合,把医保的信息管理网络一直连到各个地方的服务医院,使每一次的诊疗、每一个处方都能够在计算机上、在这个网络上运行,得到实时的监控,这个不仅有利于基金的安全,也有利于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的管理。但是对于药店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为药店更加零散,医疗保险定点的药店有17万多家,而且很多都是小药店,要实现全面的联网监控难度比较大,但是要加大这方面的举措。

胡晓义:

对于服务对象,也就是参保人、患者的监管,我们现在已经和公安部门,也包括其他部门联手在打击这方面的骗取、套取、诈骗医保基金的犯罪行为。确实有一些团伙靠吃这个为生的,已经发现了很多的案例,也加强了打击的力度,涉及刑事犯罪的已经处理了一批。我们也还要进一步和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力度。谢谢。

崔文良:

谢谢胡部长,继续提问。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请教胡部长介绍一下来华专家等外国人的一些医改情况。谢谢。

胡晓义:

这个问题我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第一个方面,在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97条明确规定了外国人在华就业的,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个社会保险在这个法里同时也规定包括五项,其中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所以,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应当和用人单位一起参加医疗保险,主要是指职工的医疗保险,参加以后和中国公民享受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第二方面,如果你说的外国专家,不是我说的一般的外国人来华就业,而是属于外国专家局原来管理的那部分外国专家,是和中国有着长期的关系,有些甚至长期定居在中国的,我们现在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专门针对他们的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谢谢。

崔文良:

谢谢,继续提问。

成都商报记者:

想问一下异地就医以后的报销问题。现在各地的医保药目目录不一样,患者异地就医以后回去报帐的时候会发现报帐的数额比较小,或报帐比较困难,这个问题您怎么看?谢谢。

孙志刚:

谢谢你的提问。患者异地就医报销问题,我们医改办副主任、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同志主管这个事,我建议他回答这个问题。

胡晓义:

差不多每次涉及医保的发布会上,大家都会提到异地就医的问题,这是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实际上这个方面有很多的进展。所谓异地就医,就是超出你的统筹地区去就医,就有一个跨地区怎么报销的问题。现在我说有明显进展是说,首先我们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减少异地就医的人员。原来是县级统筹,出了县就叫异地,现在普遍提升到市级统筹,在全市的范围内,如果是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的话,就没有异地的问题。

胡晓义:

下一个问题,就是出了这个市怎么办?现在已经有几个省在推进全省的统一报销,这样也就解决了在一个省内的报销不便的问题了。再下一步大家就会问,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问,全国怎么办?有没有跨省转移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路要走,为什么?首先是医疗机构分布的结构问题,大家知道最好的医疗资源就在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但是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到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看病,所以我们的整个政策制度安排还是鼓励小病在基层看、在本地看,当然有疑难杂症、重大疾病到中心城市来看,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重点解决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他们稳定的居住在非参保地,他们长期在异地居住,他们医疗保险的报销如果每次都要回到原地去报的话就比较复杂,所以需要把他们作为重点。

胡晓义:

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有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完善,首先是信息的统一。我们如果全国的13亿人的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统一的,那么跨地区就医以后的报销就会非常的复杂,现在我看了很多的窗口单位都在审单子,因为信息结构是不统一的,对应这一条我们大力推进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在2010年我们统一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只有1亿零3百万张,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到了3亿5千万张,今年要达到4亿8千万张。这张卡里有所有人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将来就有可能实现全国的联网。第二是政策标准要逐步地统一,如果政策标准不统一,那么跨地区报销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政策标准统一是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这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目标我们是一定要追求这个,但是要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谢谢。

崔文良:

谢谢,继续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想提给财政部的王部长。我们在基层采访的时候看到一喜一忧的景象。喜的是,我们的药价加成取消以后,的确看病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忧的是,如果医院缺少了这块的收入,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运营?如果影响正常运营,会不会出现群众药价的负担减了半斤,但是其他的负担却加了八两的情况,所以我想问一下,政府有没有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障基层的医疗机构正常运行?中央财政在这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作为?谢谢。

王保安: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能够正常运转,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实施一般诊疗费。通过医保报销了一般诊疗费的大约90%,个人负担也就是10%左右,与原来相比,没有增加个人负担。第二,财政采取了一些专项补助措施,保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能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有序发展。第三,兜底措施,一旦出现总的收支差额,财政将给予足额的补偿。

王保安:

在这三条保障措施当中,我刚才说到其中一个财政专项补助措施,其中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硬件投入,国家加大基本建设投入和设备的购置投入。二是软件投入,主要是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三是帮助乡镇卫生院化解了历史债务。四是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综合改革。五是支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块刚才也讲了,人均标准正在提高,由过去的15块提高到今年的30块了,到2015年要到人均40块以上。从政策设计上讲,这六个方面基本上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有序的发展。从目前政策涉及的角度和改革运行的情况看,基本上不会发生你刚才担心的问题。谢谢。

崔文良:

谢谢,请继续提问。

香港大公报、香港大公网记者:

在过去四年的医改当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医患的矛盾也在加剧,在未来的改革当中是否在制度设计上有更多的考虑,来形成一个医生有尊严、患者有保障的局面?谢谢。

孙志刚:

谢谢你的提问。在我们已经推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完成之后,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医患的关系是和谐的。要解决你所说的医患关系,我认为,盾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要依法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建立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运行机制。我想通过法制建设、法制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社会风气改善,以及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医患关系会逐步的好起来。谢谢。

崔文良:

今天记者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感谢各位嘉宾,再见。(来源:中国网)